之前在鬼仙(勝澐)的網誌上看過一篇文章:「ㄅㄧㄤˋ」要怎麼讀?
(
原文連結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enchen1018/11860422)      



訪客回應提到台語的事情,鬼仙在回覆中表達台語不太需要文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我對於語言文字一向興趣濃厚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這篇來討論到底閩語或是任何方言,到底是不是應該有文字?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以下舉例很多是用客語,因為我是客家人,閩南語不好…)

 

先說我自己的想法,

方言根本不需要有文字,但是要有記音標準,但我們的注音不適合用於記方言音。

理由有三:

第一,語言本身很活,而且會因時空不同隨時更動,
台灣各地的閩語,本來就稍有不同,根本沒辦法用一套文字概括。

而且語言音讀遠比現在我們常用語言(大陸稱為普通話)複雜。
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去聲,古代音讀有平上去入,

到今天國語的入聲已經沒了,方言卻還保留著入聲,

各位可以自己讀看看閩南語的:北、向、竹、筆、應;或是客家話的:竹、甕、屋、好。

這些都是收聲短促的入聲字,

如今國語都沒有了,那麼該怎麼用沒有入聲的漢字和注音去標明入聲呢?

閩語還好,客家話有八聲調,聲母、韻母、鼻音更複雜,並非注音和漢字就可以注的。

 

第二,漢字是講求形音義的文字。這也是我最反對用漢字標方言的原因。


世界上絕大部份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,漢字是少數形音義完全結合的文字,

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。

今天如果方言有個音,用這個字來注其音,那麼容易會產生混淆,而且有爭議。

我舉個例子,客家話有句寫成漢字的「肚笥堯」,

意思是肚子餓,念作「du s iau」,

s」這個音,為什麼要用「笥」,而不用「寺」,不用「似」呢?

「笥」這個字,原義是「飯及衣之器也。」

用這個字,跟這句話的意思「肚子」、「肚腹」又有什麼關聯?

 

這部分是目前方言教材文字爭議最大的部分,

在學術界上,漢字音讀和意義完全符合方言音讀和意義的,稱做「方言本字」,

可是據我看的資料,方言本字非常少,

絕大多數都只是用漢字音讀去硬套方言的音讀,實在毫無意義。

( 關於「方言本字」,可參照台大楊秀芳教授寫的文章 )

 

第三,也很令我詬病的一點,

教育部所生出的幾百個硬套方言音讀的漢字「太過罕見」,

去用些一般人平常根本不會用的文字,例如「1 」、「」、「」,

要大人全部讀出來都有困難了,該怎麼利用這些難字去教中小學生?

曾經我看過一本客家笑話集,他包含漢字、拼音、翻譯,

很好笑,漢字部分我幾乎看不懂,照著拼音唸一次才明白到底在寫什麼,

語言是很應用的東西,作成這樣真的有比較好教學嗎?

 

世界上很多種語言,

弱勢的語言往往會被主流語言給淹沒,甚至消失,

為了保存這些語言,我是贊成用一套貼切的記音方式來記方言,

但是文字尤其是用形音義三者結合的漢字,真的不需要。

 

 

ps.關於方言,我很少使用「台語」這個詞彙,大部分用「閩語」,

台語,其實只是中國一種地方方言「閩南話」,

經過時空的演變,現在台灣的閩南語,跟大陸的閩南語,略有不同,

即使是台灣,澎湖的閩語、跟宜蘭的閩語也稍有不同,

但是大部分還是那一套音讀系統。

關於某些人士認為「台語」是台灣特有,真的大錯特錯,

曾經有個新聞,一群台商以為大陸人聽不懂台語,高談闊論金錢的事,

結果當地閩南人士大概了解他們在說什麼,下手襲擊奪取錢財。

寫這個ps.,並沒有什麼獨統、政治、藍綠意識,
因為我是客家人,先學的是客話而非閩語,
常常被罵:「不會台語,阿你不是台灣人喔?」

請大家別再講什麼「台語」是台灣人獨有的語言了,我為台灣政客操弄感到悲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